因为诺邓,我来到了云龙。也或许是因为云龙,我来到了诺邓...

这其实有点难说清楚,因为我是个风光爱好者!古村落对我来说本就没那么有吸引力,因为“云南的古村”懂得都懂,甚至是诺邓古村这个名字都是我从小陈那里听说来的,她强烈推荐我来,我就答应了,但是,能吸引我来到这里,或许是那云龙县城的“太极图”…

云龙太极图是一处大自然历经千万年形成的山水奇观,它位于云龙县城北一公里处,因沘江水在这里绕出一个S型的大湾,形似道家“太极”,在这天然太极图的东面有诺邓河流入,故而被古人称之为“太极锁水”。

沘江是云龙县境内澜沧江最大的一条支流,是云龙县的母亲河,它从东北蜿蜒而来,环绕庄坪坝子和连井坪坝子而过,经过千万年的冲刷,勾勒出这天然的太极奇观。庄坪后面的小山犹如狮头,连井坪后面的小山犹如象鼻,两山之后就是进入诺邓村的大路,古人又将此称为“狮象把门”。

沘江西面的山上建有太极图观景台,登上观景台便可以轻松的俯瞰“太极”。每至夏秋季节,沘江如红丝带镶边,两个鱼形小坝如两张绿丝毯相对,周边的云岭群山云遮雾罩,山岚飘绕,实在如传说中是天宫所用的太极天仪遗留在人间了。

而“太极图”东面山中正对着诺邓玉皇阁,南面山中正对着虎头山三清殿,天然图形和中国道教信仰中最高的神宫神殿联在一起,充分体现出其中的道教文化理念,真可谓是“天人合一”。

或是因为如此,古代的道士先贤才选中了此地建观传教。再稍微了解,我才知道道教入滇的历史如此悠久,一直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,甚至是在道教创立之初就已经传入云南。

起初,道教在云南的影响不大,直至唐代,传入云南的道教与云南的彝族的巫教相结合,便以大理巍山为中心很快发展起来。道教对滇西各名族的影响很大,以至于白族、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洞经会都与道教有亲缘关系,后经明清两代,云南道教的发展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…

来到云龙之初,我并没有感受到道教在此地的影响,甚至是看到“太极图”,只以为那是大自然的作为,直到我进入诺邓古村登上玉皇阁,阁中一篇又一篇刻在石碑上的古代纪实文档着实让我吃了一惊,没想到这么偏远的山区小村,存在着一处规模宏大的道观,古代时期的玉皇阁香火鼎盛,还举行过那么多热闹的活动…

后来,我才想到诺邓古村是白族村落,而白族与汉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,就连云南本地人也深刻的知道,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,白族文化的先进是仅次于汉族的存在,而白族文化之所以那么先进一定是有汉族文化的加持,这也难怪道教会在此发展。

诺邓古村历史悠久,是云南省最古老的白族村落。古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,现存一百多座依山构建、风格典雅的古代民居院落,有一万余件古董文物,有一百余株古树名木,还有玉皇阁、文庙、武庙、龙王庙、棂星门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,更有盐井、盐局、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、驿路(盐马古道)等文化遗踪。

当然,诺邓古村的悠久历史离不开盐,因为盐在古代的重要性世人皆知。早在汉代,就有“云龙二井”的说法,唐代的古籍《蛮书》中,更清楚地记载了“细诺邓井”,云龙的盐业开发,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。

除了诺邓盐井,云龙还有石门井、宝丰井、天井、大井、顺荡井、师井、山井等古代产盐区。自唐代以来 1200 多年里,南来北往成千上万驮盐的马帮、盐商,络绎不绝。他们将运来的货物在产盐地出售,再将食盐、茶叶、药材等购进,沿着古道,将货物运往各地。云龙盐业经济的发展,造成了商贾云集的局面,顺理成章地使云龙的各产盐地成为了盐马古道的起点。

盐马古道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。沿盐马古道生活有十多个少数民族,其中主要以白族、傈僳族、傣族、彝族、阿昌族、回族等为主,出了云龙地界,古道沿线便是藏族、纳西族、怒族、景颇族、布朗族、彝族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。在各种文化交流的过程中,宗教文化又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…

也许是道教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,让我在参观诺邓古村时看到了不止一处形似太极的设计,比如古村在阳、树林在阴,道路在阳、杂草在阴,这不知是不是景区的有意为之,如果不是,那可真是太有意思了…

现在的诺邓或许只可远观,而不可近赏。虽然墙是房还是古房、墙也还是古墙,但走进房内却可以让你瞬间穿越回现代!我感到古村一旦成为景区,原住民就会变得寥寥无几,村里的人到村外讨生活,村外的民宿老板一窝蜂的涌入村里,占领着村屋中的十之八九…

我踏着大石头铺就的小路、抚摸过黄土堆砌的院墙,可我感受不到古村之古。除了民宿老板和游客,我看不到几个本地人,就好像,这里没有了人间烟火,让古村形似而神亡…
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!

我喜欢人文丰满的贵州,也喜欢商业发达的浙江,“既不商业,也无人文”深刻的表达了我心中的“云南古村”,也成了我对云南旅游的嘲讽之一...

全部评论

发一条友善的评论... 取消回复

提醒 : 您所填写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!

看不清?点击更换